以孔子誕辰找九宮格共享為教師節建議書 admin, 2024 年 10 月 24 日 1對1教學以孔子誕辰為教師節建議書 中國文明是中華平易近族的精力性命,儒家文明是中國文明的主流血脈,而孔子則是儒家文明的集年夜成者和中國文明的象征符號,也是人類文明史載以來的第一位教師。在此,我們鄭重向社會各界和有關部門建議:以孔子誕辰,即9家教月28日,作為中國的教師節。 孔子本乎仁愛之心,志于濟世救平易近,平生弘道不輟,其德其行特出千古,其言其文澤被后世;孔子志道據德,依仁游藝,祖述前哲,昭啟后賢,創立了儒家學派,奠基了中國文明的雍容氣象與中和特質;孔子敏而好古,收拾典冊,刪述六經,奉行年夜道,中國上古文明賴是以傳,中國后世文明賴是以立,中國文明賴是五千年而一貫;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首開私門講學之風,有教無類,門生三千,賢者七十,被前人尊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孔子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活著界范圍內有著廣泛影響,是人類精力文明的重私密空間要導師。 “建國蒞平易近,教學為先。”教導是強國之樞路。我們充足確定現行教師節設立二十多年來對中國教導事業所做出的主要貢獻。它喚醒了全社會尊敬教導的意識,營造了全社會尊敬教師的氛圍,進步了教師的社會位置,激發了教師的榮譽感和責任感。但我們認為,現行教師節缺少需要的歷史意蘊和文明內涵,而以孔子誕辰作為教師節,不單可以彌補這一缺憾,並且對于促進中國文明的重光、中國社會的和諧,特別是中國教導事業的發展,都具有無可估計的感化。 “國于六合,有與立焉。”一個國家和平易近族必須有本身的文明基礎和價值持守。中國是一個歷史長久、傳統深摯的文明年夜國。中國文明與中華平易近族凝為一體、相互涵育,榮辱與共、生生不息,已有五千余年。我們確信中國文明自有其內在的、公道的、恒久的價值。我們反對文明上的平易近族虛無主義。我們憂慮東方文明年夜行其道而中國文明漸行漸遠。我們呼吁國人對中國文明采取溫情和敬意的立場。我們主張繼承和發展、弘揚和光年夜中國文明。我們也信任,隨著中華平易近族的偉年夜復興,中國文明必定會走上復興之路。我們認為,以孔子誕辰為教師節,可以增進國人,尤其是作為中國未來之盼望的年夜、中、小學生,對孔子的清楚和同情,對中國文明的認同和皈依,進而增進國人對中華平易近族的歸屬意識,為中華平易近族的偉年夜復興供給厚實的文明基礎和強年夜的精力動力。 “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中國今朝存在的一些倫理掉范、品德滑坡、誠信缺乏、禮儀缺掉、人際疏離、生態惡化、貧富分化等和睦諧原因,正在迫害著社會的安康發展。中國文明,特別是儒家文明,其焦點思惟是以人為本和以德為先,強調修身養性和修齊治平,把培養和共享空間塑造有品德、有責任的健全的完人作為學問的最基礎,尋求全社會的團結友愛、同船共濟、風俗親善、禮儀規范,以及天人合一、貧富平衡、政治清明、全國年夜同。我們認為,中國文明的這些價值理念,是化解中國社會甚至人類世界各種危機與沖突的彌足珍貴的思惟資源。以孔子誕辰為教師節,不單是以節日的情勢來緬懷與追思這位文明偉人,更主要的是通過這種情勢來喚醒和促進國人對中國文明的價值擔當和身體力行,為建設一個和諧美妙的社會而不懈盡力,為人類文明做出中國人應有的貢獻。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以孔子誕辰為教師節,利于對廣年夜教師、學教學場地生以致整個中國教導事業提出更高的請求。今朝,中國教導界出現了一些令人憂慮的現象,好比:教導亂收費屢禁不止、教導資源分派不盡公正;少數教師學術腐敗、品格墮落;師生關系疏離化、俗氣化,等等。這些現象,雖然是少數,但它敗壞了教師的高尚抽像,侵蝕著中國教導事業的安康肌體。我們認為,全國為公起首要教導為公;教師應德為人表、行為世范,師德先于生德,身教重于身教;學生應尊師敬長、崇學尚德,不僅要學好知識和技藝,更要學好為人之本和做人之道。而這些,都是孔子的價值觀念和教導實踐所帶給我們的積極啟發和寶貴經驗。至于孔子的教學思惟和教學方式,時至本日仍值得鼎力倡導和學習一事,盡人皆知,無須贅言。 世界正逐漸把眼光投向中國。令我們尷尬的是,早已經有一些國家和地區把孔子誕辰作為法定的教師節,而孔子的母國卻遲遲不得實行之。難道需求比及其他國家和地區再把孔子誕辰搶注為“世界非物質類文明遺產”之時,我們才會覺得焦慮和不安嗎? 以孔子誕辰為教師節,順乎時勢,符合情面。當然,作為不治而議的學人,我們只是也只能發表一通呼吁,提出一個建議。至于應否這樣做,社會各界可以討論;而能否這樣做和若何這樣做,則有司存。 簽名學者(序齒排名): 湯一介(北京) 龐 樸(山東) 余敦康(北京) 方立天(北京) 林毓生(旅美) 湯恩佳(噴鼻港) 樓宇烈(北京) 張立文(北京) 成中英(旅美) 劉述先(噴鼻港) 曾釗新(湖南) 蒙培元(北京) 郭齊家(北京) 牟鐘鑒(北京) 霍韜晦(噴鼻港) 杜維明(旅美) 羅義俊(上海) 蔡德貴(山東) 束景南(浙江)共享空間 潘公凱(北京) 郭齊勇(湖北) 楊東平(北京) 張祥龍(北京) 陳 來(北京) 蔣 慶(貴州) 李明輝(臺灣) 楊澤波(上海) 盛 洪(北京) 李景林(北京) 王曉明(上海) 胡曉明(上海) 廖名春(北京) 楊儒賓(臺灣) 林安梧(臺灣) 陳昭瑛(臺灣) 張汝倫(上海) 黃玉順(成都) 景海峰(深圳) 陳少明(廣東個人空間) 黃 勇(旅美) 汪 暉(北京) 梁治平(北京) 韓 星(陜西) 趙汀陽(北京) 高全喜(北京) 任劍濤(廣東) 陳 明(北京) 范瑞平(噴鼻港) 康曉光(北京) 林宏星(上海) 楊 舞蹈教室 陽(北京) 干春松(北京) 秋 風(北京) 韓德強(北京) 本建議書由以下學者發起: 龐 樸(pangpu28@sina.com) 張立文(wzhongren@163.com) 郭齊勇(qyguo08@gmail.com) 蔣 慶(jq5301@163.com) 陳 明(ctxf@163.com) 本建議書草擬人及對外答辯人: 王達三(chinarujiao@163.com)共享會議室 本建議書由以下網站聯合發布: 儒學聯合論壇http://www.yuandao.com 孔子2000網http://www.confucius2000.com 原道網http://www.yuandao.com 儒學研討網http://www.rxyj.org 中國孔教網http://www.zgrj.cn 當代儒學網http://www.cccrx.com 華夏復興論壇http://www.hxfx.net/bbs/index.asp 簡帛研討網http://www.jianbo.org 2006年9月28日 說明一:本建議書之發起人,負責對建議書之說明與答辯。 說明二:本建議書將持續邀請學者簽名支撐該建議。 說明三:本建議書將于孔子誕辰日即本月28日上呈全國人年夜、教導部。 附錄:《以孔子誕辰為中國教師節建議書》簽名者個人簡介 湯一介,1927年生,北京年夜學哲學系傳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華孔子學會會長,中國文明書院院長,中聚會場地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重要研討中國哲學史,著有《郭象與魏晉玄學》、《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中國傳統文明中的儒道釋》、《儒道釋與內在超出問題》等。 龐樸,1928年生,山東年夜學儒學研討中間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討員(榮譽學部委員),原《歷史研討》主編,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人類科學文明發展史》國際編委會中國代表。重要研討中國哲學史、中國思惟史,著有《尋思集》、《稂莠集》、《一分為三——中國傳統思惟考釋》、《公孫龍子研討》、《儒家辨證法研討》、《帛書五行篇研討》、《白馬非馬——中國名辯思潮》、《薊門散思》等。 余敦康,1930年生,中國社科院宗教所研討員,中國社科院研討生院傳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易學研討會副會長。重要研討中國哲學史、思惟史。著有《易學今昔》、《內圣外王的貫通》、《中國哲學史論集》、《魏晉玄學史》、《宗教·哲學·倫理》、《何晏、王弼玄學新探》、《周易現代解讀》、《漢宋易學解讀》等。 方立天,1933年生,中國國民年夜學哲學系宗教學系傳授,博士會議室出租生導師,中國國民年夜學釋教與宗教學理論研討所所長。兼任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哲學史》雜志主編、教導部古籍收拾委員會委員。重要研討中國釋教和中國哲學,著有《魏晉南北朝釋教論叢》、《釋教哲學》、《中國釋教與傳統文明》、《中國現代哲學問題發展史》(高低冊)、《慧遠及其佛學》、《中國哲學研討》、《中國釋教研討》、《法躲評傳》、《華嚴金師子章校釋》等。 林毓生,1934年生,american威斯康辛年夜學麥迪遜校區歷史系傳授,臺灣“中心研討院”院士。重要研討中國思惟史。著有《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劇烈的反傳統主義》、《中國傳統的創造性轉化》、《政治次聚會場地序與多元社會》等。教學 湯恩佳,1934年生,噴鼻港儒教學院院長。著有《孔學論集》,《湯恩佳尊孔之旅環球演講集》等。 樓宇烈,1934年生,北京年夜學哲學系、宗教學系傳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年夜學國學研討院博士生班導師,北京年夜學宗教研討所所長,北京年夜學京昆古琴研討所所長。兼任國家古籍收拾規劃出書領導小組成員,全國宗教學會副會長。重要研討中國文明、中國哲學、中國釋教,著有《王弼集校釋》,《東方文明年夜觀》,《東方哲學概論》。 張立文,1935年生,中國國民年夜學孔子研討院院長,中國國民年夜學哲學院傳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周易研討會副會長。重要研討中國哲學史、中國文明,著有《中國哲學邏輯結構論》、《傳統學引論》、《和合學概論》、《新人學導論》、《中國哲學范疇發展史(天道篇)》、《中國哲學范疇發展史(人性篇)》、《周易思惟研討》、《朱熹思惟研討》、《船山思惟研討》等。 成中英,1935年生,american夏威夷年夜學哲學系傳授。曾任臺灣年夜學哲學系客座傳授、系主任暨研討所所長,“中華文明復興委員會”常務理事,國際本體闡釋學學會主席,國際中國哲學學會名譽主席。重要研討中西哲學比較、儒家哲學及本體詮釋學,著有《儒家哲學論》、《中國文明的新定位》、《中西哲學精力》、《中國哲學與中國文明》、《合外內之道:儒家哲學論》等。 劉述先,1937年生,臺灣“中心研討院”中國文哲研討的籌備處特聘講座傳授,東吳年夜學第一任端木愷凱講座傳授。重要研討西洋哲學史、文明哲學、中國哲學、特別宋明理學。著有《朱子思惟的發展與完成》、《黃宗羲心學的定位》、《全球倫理與宗教對話》等。 曾釗新,1937年誕生,中南年夜學倫理學研討所所長、傳授,博士生導師。重要研討倫理學、品德心思學、倫理社會學、教導哲學,著有《人道論》、《品德心思學引論》、《倫理社會學的虛與實》、《教導哲學斷想錄》等。 蒙培元,1938年生,中國社科院哲學所研討員,中國社科院研討生院傳授,博士生導師。重要研討中國哲學史,著有《感性的演變》、《理學范疇系統》、《中國心性論》、《中國傳統哲學思維方法》個人空間、《心靈超出與境界》、《感情與感性》等。 郭齊家,1938年生,北京師范年夜學教導系傳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重要研討中國傳統文明教導,著有《中國教導思瑜伽場地惟史》、《中國現代學校》、《中國現代的考試軌制》、《中國現代教導家》、《中國現代學校和書院》等。 牟鐘鑒,1939年生,中心平易近族年夜學哲學與宗教學系傳授,博士生導講座場地師。兼任中國孔子基金會副會長,國際儒學聯合會當代儒學中間主任,中國宗教學會副會長,著有《呂氏年齡與淮南子思惟研討》、《中國宗教與文明》、《中國道教》等。 霍韜晦,1940年生,噴鼻港中文年夜學傳授。著有《佛家邏輯研討》、《佛家哲學中的轉依義》、《唯識三十頌異熟轉化段譯注》、《記得本身是教師》等。 杜維明,1940年生,哈佛年夜學講座傳授,臺灣“中心研討院”文哲所顧問委員會主席,自1996年出任燕京學社社長至今。重要研討中國儒家傳統的現代轉化、文明交通與對話,著有《中與庸:論儒學的宗教性》、《仁與修身:儒家思惟論集》、《本日的儒家倫理:新加坡的挑戰》、《儒家思惟——以創造轉化為自我認同》、《儒學第三期發展的遠景問題》、《儒家自我意識的反思》、《三重和弦:儒家倫理、工業東亞與韋伯》、《道、學、政:論儒家知識分子》、《現代精力與儒家傳統》等。 羅義俊,1944年生,上海社科院歷史研討所研討員。重要研討中國現代史與當代新儒學,著有《劉邦》、《漢武帝評傳》、《錢穆學案》、《年夜唐興亡三百年》、《評新儒家》。 蔡德貴,1945年生,山東年夜學傳授,博士生導師,猶太教與跨宗教研討中間巴哈伊研討所所長、中國孔子基金會《孔子舞蹈教室研討》主編。兼任山東年夜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理事、中國宗教學會理事等。重要研討阿拉伯哲學、巴哈伊教等,著有《阿拉伯哲學史》、《當代新興巴哈伊教研討》等。 束景南,1945年生,浙江年夜學古籍研討所傳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華炎黃研討會理事。重要研討中國現代文明史、中國現代文學、宋明理學,著有《朱子年夜傳》、《中華太極圖與中華文明》、《朱熹佚文輯考》、《朱熹年譜長編》、《莊子哲學的骨架》。 潘公凱,1947年生,中心美術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有名中國畫家、美術理論家、教導家,連續在中國兩所最主要的美術學院擔任院長。重要研討中國畫史、中西美術交通與比較、中國美術與現代性,著有《中國繪畫交流史》、《限制聚會場地與拓展》、《潘天壽繪畫技法解析》、《潘天壽評傳》等,主編《潘天壽書畫集》(獲國家圖書獎)等。 郭齊勇,1947年生,武漢年夜學哲學院傳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全國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湖北省哲學史學會會長。重要研討中國哲學史、儒家哲學,著有《文明學概論》、《熊十力思惟研討》、《傳統品德與當代人生》、《儒學與儒學史新論》。 楊東平,1949年生,北京理工年夜學教導科學研討所傳授。兼任21世紀教導發展研討院院長,平易近間環境保護組織“天然之友”副會長、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理事長。重要從事教導研討和文明研討,著有《通才教導論》、《城市季風——北京和上海的文明精力》、《21世紀保存空間》、《最后的城墻》、《傾斜的金字塔》等,編有《教導:我們有話要說》、《年夜學精力》、《社會圓桌》等。 張祥龍,1949年生,北京年夜學哲學系傳授,博士生導師。重要研討東方哲學、現1對1教學象學、儒家哲學,著有《海德格爾思惟與中國天道》、《海德格爾傳》、《從現象學到孔夫子》等。 陳來,1952年生,北京年夜學哲學系傳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年夜學儒學研討中間主任,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國際中國哲學會(ISCP)副執行長。重要研討儒家哲學、宋元明清算學,著有《朱熹哲學研討》、《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力》、《宋明理學》、《哲學與傳統:現代儒家哲學與現代中國文明》、《現代宗教與倫理——儒家思惟的本源》、《現代中國哲學的追尋—新理學與新心學》、《現代思惟文明的世界》、《中國晚世思惟史研討》等。 蔣慶,1953生,1982年畢業于東北政法年夜學法令系,先后任教于東北政法年夜學、深圳行政學院。2001年申請提早退休,在貴陽龍場建陽明精舍,任山長。著有《公羊學引論》、《政治儒學》、《以善致善》、《性命崇奉與霸道政治——儒家文明的現代價值》等,主編《中華文明經典基礎教導誦本》。 李明輝,1953年生,臺灣“中心研討院”中國文哲研討所研討員暨國立臺灣年夜學國家發展研討所合聘傳授。曾擔任國立臺灣年夜學哲學系客座副傳授、中國文明年夜學哲學系副傳授。重要研討中國哲學、宋明理學、康德哲學,著有《儒家與康德》、《儒學與現代意識》、《康德倫理學與孟子品德思慮之重建》、《當代儒學之自我轉化》、《孟子重探》、《康德倫理學發展中的品德感情問題》、《儒家思惟在現代中國》。 楊澤波,1953年生,復旦年夜學哲學系傳授,博士生導師。重要研討中國哲學、儒家哲學,著有《孟子性善論研討》、《孟子評傳》、《孟子與中國文明》等。 盛洪,1954年生,北京天則經濟研討所所長,山東年夜學經濟研討中間傳授。重要研討中國宏觀經濟問題、中國產業政策、文明沖突、融會與整合,著有《為萬世開承平》,《以善致善》,《舊邦新命》等。 李景林,1954年生,北京師范年夜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傳授,博士生導師。重要研討儒家哲學、道家哲學、中國傳統文明,著有《教養的根源》、《儀禮譯注》、《中國哲學史通》等。 王曉明,1955年生,上海年夜學/華東師范年夜學中文系傳授,博士生導師。重要研討現代中國文學、文學理論和中國近現代思惟史,著有《沙汀艾蕪的小說世界》、《潛流與旋渦——論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家的創作心思障礙》、《追問錄》、《無法直面的人生——魯迅傳》、《王曉明自講座場地選集》、《高調與低調之間》等。 胡曉明,1955年生,華東師范年夜學中文系傳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學會秘書長。重要研討中國文學思惟、近代詩學舞蹈場地、學術史,著有《中國詩學之精力》、《萬川之月:中國山川詩的心靈境界》、《靈根與情種:先秦文學思惟研討》、《饒宗頤學記》、《文明江南札記》等。 廖名春,1956年生,清華年夜學思惟文明研討所傳授。重要研討出土簡帛和先秦秦個人空間漢學術思惟史,著有《周易研討史》、《荀子新探》、《帛書易傳初探》、《新出楚簡試論》、《周易經傳與易學史新論》等。 楊儒賓,1956生,國立清華年夜學(臺灣)中國語文學系傳授。重要研討中國思惟史、儒家哲學、宋明理學,著有《先秦道家境的觀念的發展》、《莊周風貌》、《儒家身體觀》等。 林安梧,1957生,國立臺灣師范年夜學國文系所專任傳授、中心年夜學哲學所暨中文系兼任傳授、《鵝湖》學刊總編輯。重要研討中國哲學、比較哲學、宗教哲學,著有《儒學反動論:后新儒家哲學的問題向度》、《儒學與中國傳統社會之哲學省檢》、《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小樹屋、《契約、不受拘束與歷史性思想》、《當代新儒家哲學史論》、《熊十力體用哲學之研討》、《王船隱士性史哲學之研討》等。 陳昭瑛,1957年生,國立臺灣年夜學中文系傳授。著有《山河有待》(小說)、《臺灣文學與外鄉化運動》、《臺灣與傳統文明》、《臺灣詩選注》、《馬庫色:美學的面向》(譯注)等。 張汝倫,1957年生,復旦年夜學哲學系傳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上海市中西哲學和文明比較學會常務理事。重要研討東方哲學、現象學、存在主義、解釋學、中國近現代哲學,著有《歷史與實踐》、《海德格爾與現代哲學》、《思慮與批評》、《中國現代思惟研討》等。 黃玉順,1957年生,四川年夜學哲學系傳授,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重要研討中國哲學、尤其儒家哲學、中西比較哲學,著有《易經古歌考釋》、《生涯儒學》等。 景海峰,1957年生,深圳年夜學文學院傳授。兼任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深圳年夜學文學院副院長、國學研討所所長。重要研討中國哲學史、新儒學,著有《熊十力》、《梁漱溟評傳》、《中國哲學的現代詮釋》、《新儒學與二十世紀中國思惟》等。 陳少明,1958年生,中山年夜學哲學系傳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山年夜學中國哲學研討所所長。重要研討中國哲學、人理科學方式論,著有《儒學的現代轉折》,《被解釋的傳統》,《反共享會議室本質主義與知識問題》,《漢宋學術與現代思惟》,《經典與解釋》,《現代性與傳統學術》等。 黃勇,1959年生,american賓夕法尼亞庫茲城年私密空間夜學哲學傳授。兼任american新儒學研討會主席,比較哲學雜志《道》常務編委。重要研討品德哲學、宋明理學、宗教比較與對話,著有《崇奉之善與政治正義》等,譯有羅蒂《后哲學文明》等。 汪暉,1959年生,清華年夜學人文學院傳授,博士生導師。《學人》叢刊主編之一,《讀書》雜志執行主編。重要研討中國近現代思惟,著有《汪暉自選集》、《現代中國思惟的興起》、《逝世火重溫》、《中國的新次序:轉化中的社會、政治與經濟》等。 梁治平,1959年生,中國藝術研討院中國文明研討所研討員。重要研討法令史、比較法令文明和法理學,著有《尋求天然次序中的和諧:中國傳統法令文明研討》、《法辨》、《法令的文明解釋》等。 韓星,1960年生,陜西師范年夜學歷史文明學院傳授,陜西師范年夜學宗教中間儒學—孔教研討所所長。重要研討儒學和中國傳統文明,著有《先秦儒法源流述論》、《孔教問題:爭鳴與反思》等。 趙汀陽,1961年生,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討所研討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互動知識中間掌管。重要研討現代哲學、美學,著有《論能夠生涯》、《直觀》、《教學場地人情世故》、《二十二個計劃》、《一個或一切問題》、《走出哲學的危機》等。 任劍濤,1962年生,中山年夜學政治與公同事務治理學院政治科學系傳授,博士生導師。重要研討品德哲學與政治哲學、公共理論、行政倫理、當代中國政治剖析,著有《從安閒到自覺——中國國平易近性探討》、《倫理政治研講座場地討——從先秦儒學視角的理論透視》、《品德幻想主義與倫理中間主義——儒家倫理及其現代處境》等。 陳明,1962年生,首都師范年夜學副傳授,《原道》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討所孔教研討中間秘書長。重要研討中國思惟史,著有《儒學的歷史文明效能》、《浮生論學——李澤厚、陳明2001年對談錄》、《儒者之維》。 高全喜,1962年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討所研討員。重要研討東方政治哲學、法哲學和憲政理論,著有《理心之間——朱熹和陸九淵的理學》、《法令次序與不受拘束正義——哈耶克的法令與憲政思惟》、《休謨的政治哲學》、《論彼此承認的法權——精力現象學研討兩篇》等,主編有《年夜國》、《政治與法令思惟論叢》、《國是文從》等。 范瑞平,1962年生,噴鼻港城市年夜學公共與社會行政學系副傳授。重要研討儒家性命倫理學與比較哲學,有譯著多部。 康曉光,1963生,中國國民年夜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傳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中國打消貧困獎評選委員會主席。重要研討貧困與反貧困、國家與社會關會議室出租系、政治發展與政治穩定等問題。著有《暴政——中國政治發展的第三條途徑》、《起訴——為了李思怡的悲劇不再重演》、《NGO扶貧行為研討》、《權力的轉移——轉型時期中國權力格式的變遷》、《地球村時代的糧食供給戰略》、《中國貧困與反貧困理論》等。 林宏星,1963年生,別名東方朔,復旦年夜學哲學系傳授,博士生導師。重要研討中國哲學、倫理學,著有《蕺山哲學研討》、《劉宗周評傳》等。 楊陽,1964年生,中國政法年夜學政治與公共治理學院傳授,博士生導師。重要研討中國政治思惟史與政治文明、中國政治軌制史,著有《王權的圖騰——政教合一與中國社會》、《中國傳統政治思維》、《思惟者的產業》等。 干春松,1965年生,中國國民年夜學哲學院傳授,博士生導師。重要研討中國哲學,著有《軌制化儒家及其解體》、《現代化與文明選擇》等。 秋風,1966年生家教,獨立學者,九鼎公同事務研討所研討員。重要從事古典不受拘束主義理論與奧天時學派經濟學的譯介、研討,著有《為什么是市場》、《立法的技能》等,譯有《哈耶克與古典不受拘束主義》、《知識分子為什么反對市場》。 韓德強,1967年生,北京航空航天年夜學經濟治理學院工商治理系研討員。重要研討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著有《碰撞——全球化圈套與中國現實選擇》、《薩繆爾森〈經濟學〉批評——競爭經濟學》等。 未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