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跟訪河南開封查覓包養價格瓜農一整天——隨魯小國賣瓜_中國網 admin, 2024 年 3 月 13 日2024 年 6 月 4 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全社會形成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濃厚氛圍,讓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近年來,各地區和有關部門圍繞愛農重農、興農強農,結合實際情況,在促增收、補短板、惠民生等各方面加大力度。近日,本報記者跟隨河南一名種西瓜的農民,一起摘瓜、運瓜、賣瓜,深入感受當地農民生產生活實際和政策扶持情況,請看報導。 ——編 者 哢嚓,掰開一瓣西瓜,魯小國遞過來,說:“沙瓤瓜,吃著甜,來嘗嘗!” 一大早,記者走進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朱仙鎮西木魚寺村村民魯小國的院子裡,剛鋪就的水泥地面平整乾淨,傢俱嶄新明亮,“去年剛裝修的,好嘞很!” “昨天剛洗刷了一遍,今天就開著它去賣瓜吧。”魯小國拍拍車門。魯小國今年46歲,賣瓜20多年,前年購置了這輛小貨車。風裡雨裡,小貨車成為他最好的陪伴。 瓜田中—— “栽培有技術含量,田間管理也更智慧” “走,先帶你摘瓜去!”魯小國發動貨車,載著記者穿過村莊,來到瓜田。魯小國的家裡有13畝地;10畝種西瓜和花生,另外3畝種大蒜和紅薯。 “就咱倆?”記者問。 “摘瓜那得全家齊上陣。”正說著,魯小國的妻子肖利萍和孩子魯瑞、魯邵聰騎電動車趕到地裡,“平時我負責管田,小國在外賣瓜。”肖利萍說。 “這茬兒西瓜熟透了,今天咱收這一片。”肖利萍拿起藤蔓,用剪刀乾淨俐落地剪斷,捧起西瓜放入田邊的小推車…… 魯小國貨車的核定載重兩噸,裝滿一車西瓜要花好幾個小時。休息時,見記者對地上的薄膜感興趣,魯小國俯下身子,掀開一片薄膜給記者看:“地膜用的是全生物降解材料,不會污染土壤。” 魯小國說,今年他採用雙膜西瓜套種花生的模式,在小拱棚內用棚膜和塑膠薄膜覆蓋西瓜,5月中旬,正值西瓜膨瓜期,灌溉量大,套種花生,既可保證西瓜早熟上市,又能增收花生。他還在播種時採用西瓜嫁接技術,以提高西瓜的品質。 今年春天,朱仙鎮請來農技員就西瓜花生套種栽培技術、西瓜嫁接育苗技術等開展專題培訓會。魯小國第一批報名參加,記了滿滿兩頁筆記;農技員張紅衛來到魯小國的地裡,手把手教他種瓜。 有段時間,魯小國發現,地裡有不少西瓜植株生長緩慢、莖節變短,“側蔓剪掉過多,根系吸收養分就不足,需要及時追肥。”經過檢查,張紅衛幫魯小國找到了解決辦法。 開封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祥符區西瓜播種面積約9萬畝,西瓜產量預計超過26萬噸,地膜加小拱棚雙覆蓋栽培約占總面積65%,栽培技術水準明顯提升。 中午時分,一車西瓜裝滿。肖利萍走到田間的水泵,掏出取水卡;卡一刷,按鈕一按,水順著管道流進田裡。“栽培有技術含量,田間管理也更智慧。”肖利萍說,這幾年,村裡的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科技助力田間管理,“灑藥有無人機,灌溉靠電力,大家種地更省力了。” “就是價格能再便宜一點就好了。一度電一塊多,包含機井維修保養與人工巡護的費用,但是相比民用電價還是高出些。”肖利萍說。 “這幾年種植西瓜收益一直不錯,我準備繼續擴大種植面積。”魯小國對前景充滿信心。 高速路上—— “高速公路運輸免收通行費,還能節省半小時” “開封西瓜產量大,市場相對飽和了,去許昌能賣個好價錢。我們村不少人在那兒賣。”下午4點,避開一天中最熱的時候,魯小國準備駛往許昌…… 從開封到許昌一個半小時車程,途經商登高速,再轉京港澳高速,傍晚就能到達許昌市區。 “走國道多好,還能省下一筆通行費。”記者問。 “這你就不懂了。”魯小國笑著說,“現在有政策,西瓜是生鮮農產品,高速公路運輸免收通行費,還能節省半小時。一來二去省不少嘞!” “今年收成如何?”記者又問。 “比去年稍微差一點,但也很不錯。” “擔心嗎?” “問包養網題不大!除了補貼,俺還買了種瓜保險。” 魯小國口中的補貼是指各類涉農補貼。魯小國地裡種著花生,享受種糧補貼;今年5月,一次性種糧補貼、地力補貼等涉農補貼共700餘元已打到他的社保包養卡中。 據開封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開封市今年共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5.23億元,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4752萬元。 補貼之餘,還有西瓜種植保險。魯小國投了保:“90元一畝地,自己出27元,剩下的政府買單!” 6月初,地裡遭了一場冰雹,不少西瓜受損;魯小國第一時間打電話報了險;第二天,保險公司工作人員就來到瓜田定損,快速啟動理賠機制。“損失率達到20%時,保險公司就會按照合同約定進行賠償,不設立絕對免賠額,保險金額為露地西瓜每畝2000元。”祥符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理賠金額由不同生長期最高賠償標準、損失程度、損失面積三者計算得出,並在當年內將賠付款打到受損者的銀行帳戶裡。 不一會,車輛到達京港澳包養網高速許昌出口,魯小國將車駛進綠色通道。地磅對車輛稱重,半分鐘後,螢幕顯示:總重3.52噸。“農產品沒有超過核載總重量的5%,請您通行。”工作人員檢查完貨物,引導魯小國駛下高速。 去年11月,多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提升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服務水準的通知》,河南省交通運輸廳進一步優化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進一步規範車輛查驗標準。“目前,我們在全省高速公路推廣使用‘綠色通道’自動化驗貨設備,共有7套自動化驗貨設備投入運行,避免了拆解篷布、打開車廂、人工驗貨等環節,驗貨時間由20多分鐘縮短至30秒內。”河南省高速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你看,現在政策多好!”魯小國一邊感慨,一邊駕車駛離高速,離許昌市區越來越近了…… 攤位周邊—— “城市管理細緻,提供不少便利,賣瓜有底氣” 下午6點,晚霞映照天邊,魯小國在許昌市魏都區東大街與安懷街交會處找到一塊空地。 “這兒看著熱鬧,就這兒吧。”魯小國停穩車,擺上電子秤,撐開告示牌,拿出小板凳,蒲扇一搖,擺好攤位開始賣瓜。 先前從老鄉口中打聽過許昌的西瓜價格,隨行就市,魯小國定價1塊1斤;不出半小時,賣出8個瓜。 “開了個好頭,這車瓜三四天就能賣完。一車瓜4000多斤重,刨去油費、種植成本,能賺個3000多塊,挺不錯的。”話音未落,抬包養網頭就見城管的巡邏車來了,魯小國有些慌神,“不會占道經營了吧?可能要挨處罰了。” 記者趕忙安撫:“咱別慌,看看他們怎麼說。” “您好,師傅!我是許昌市魏都區城市管理局執法大隊七中隊隊長朱文博。”城管執法隊員朱文博走上前來,“歡迎來許昌賣瓜。” 朱文博一邊說著,一邊向魯小國遞上《致廣大瓜農朋友的一封信》和《許昌市服務瓜農“西瓜地圖”》。“一封信”上寫滿了對外地瓜農的溫馨提示;“西瓜地圖”則標注了許昌市主城區瓜農服務點的位置。 “師傅,跟著我的巡邏車,帶您到咱指定的農副產品便民疏導點。”朱文博發動巡邏車,魯小國趕忙收好攤位,跟隨朱文博,行車5分鐘,來到東順河街。 東順河街緊挨許昌市護城河,柳樹成蔭,微風陣陣,沿途路人不少,沿街還有一些劃定的賣瓜攤位。 朱文博找到一個空位停好車,對魯小國說:“這裡可以擺攤,沒有攤位費。”說著,朱文博還給了魯小國一張便民聯繫卡,“有困難,隨時找我們。” “中!”魯小國一口答應。 今年以來,許昌市城市管理局選擇部分城市支路、背街小巷、社區門前空地等市民有購物需求、不影響交通的區域,設置農副產品便民疏導點93個,引導瓜農、果農規範經營。“我們有統一的經營時間,還統一定點畫線,限定攤位範圍,最大程度地為瓜農和周邊居民提供便利。”許昌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楊宏善說。 東順河街周邊都是住宅區,夜晚時分,許多附近居民來這裡散步休閒。魯小國忙個不停,一個晚上賣出了30多個瓜,“城市管理細緻,提供不少便利,賣瓜有底氣!”魯小國高興地說。 服務點裡—— “進城賣瓜,城管提供全流程服務,心裡暖暖的” 晚上10點半,人流漸疏,天上落下星星雨點,越下越大,魯小國趕緊收攤…… “要不給城管隊員打個電話?看看能幫忙找個躲雨的地方嗎?”記者提議。 “好,我試試。”魯小國掏出手機撥通朱文博的電話。 “您按著‘西瓜地圖’走,來察院西街和天平街西南角的瓜農臨時休息點。這裡有躲雨過夜的地方,我現在就在這兒。”電話那頭,朱文博熱情地說。 魯小國駕車來到服務點,停好車後,朱文博與隊員又幫他撐起塑膠遮雨傘,遮擋在貨車上面。 “手機沒電了吧?來我們崗亭充下電,休息一會兒。”魯小國走進崗亭,這裡已經來了不少一同躲雨的瓜農。朱文博拿來暖瓶為他們泡上泡面,“來吃碗面,填填肚子。” 魯小國與老鄉魯國強在崗亭交流起賣瓜的心得,熱氣騰騰的泡面卸下了他們一天的疲憊。魯國強在許昌賣過一段時間瓜,每晚收攤後都來服務點休息。 “這裡有帳篷,不如今晚就住在這兒。”魯國強建議魯小國。 “好,養好精神,明天繼續賣瓜。”回想過去賣瓜,魯小國沒少吃苦頭,晚上睡在駕駛室裡,休息不好。“進城賣瓜,城管提供全流程服務,心裡暖暖的。”吃過泡面,簡單洗漱後,他撐開帳篷,從駕駛室取出被褥;不一會兒,鼾聲如雷,瓜農們都進入了夢鄉…… 今年5月起,魏都區城市管理局在轄區內設置了40多個瓜農便民服務點,為瓜農免費提供飲用水、充電等服務。“我們還在各服務點配備帳篷30頂,讓外地瓜農好過夜。”魏都區城市管理局局長景海燕介紹。 第二天,天剛濛濛亮,包養行情魯小國就早早離開服務點,來到攤點繼續賣瓜。“趁早晨涼快,咱得趕緊多賣點。”傍晚時分,電話響起,那頭傳來肖利萍急促的聲音。“瓜賣得咋樣啦?昨天那一茬瓜在地裡還不少,明天得趕回來拉新瓜!”“得等等,車上的瓜還得再賣兩天。”……掛斷電話,魯小國面露難色。 “怎樣能賣得再快點兒?”魯小國猶豫再三,又撥通了朱文博的電話。“也不知道老給人家打電話,是不是添麻煩?”魯小國跟記者嘀咕。 跟朱文博說明情況,半小時後,魯小國電話響了:朱文博幫忙聯繫到了轄區內的光明路小學,“學校明天開展暑期實踐活動,那裡人多,活動結束以後,你就在那兒賣瓜。”朱文博說。 “太好了!賣完這車瓜,俺還要拉一車新瓜來許昌賣!”謝過朱文博,掛掉電話,魯小國對接下來的生意充滿期待…… 記者手記 用心用情用力 強農惠農富農 採訪進城賣瓜的魯小國,記者感受到最多的就是底氣和信心——他賣瓜的底氣和創造更加美好生活的信心。這份底氣和信心,來自各項惠農政策和幫扶措施,來自精細周到而又充滿溫情的管理服務。 惠農服務,要下足“繡花針”功夫,提高精細化水準,真正做到用心用情用力為農服務。從田間地頭到城市街道,一路上,記者看到不少鮮活的細節。比如,為瓜農設置臨時銷售點,要選有樹蔭的地方,讓瓜農坐得下、待得住;地點人流要多,盡可能保障瓜農收益,等等。每一個小小攤位的背後,都蘊藏著許多貼心的考量。 更難能可貴的是,在規章制度之上,還飽含知農愛農的深厚情感。定點定時定規模的經營,是制度;提供過夜場地,送泡面提供飲用水,是溫情。如何更好地強農惠農富農,考驗著管理者的理念和智慧。從一個個小處著筆,動真感情、下真功夫,才可能寫好民生福祉這篇“大文章”。 未分類 [db: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