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強縣建設的“蓬安答卷”——四川查包養行情蓬安縣推進農業全程機械化、全面社會化見聞_中國網 admin, 2024 年 3 月 21 日2024 年 6 月 2 日 農業強縣是農業強國建設的重要基礎,必須完成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的邁進。什麼是現代農業?怎樣才算農業現代化了?各地結合自身實際有不同的表達。四川省蓬安縣的詮釋是全程機械化、全面社會化、全域智慧化、全鏈產業化。 這“四化”中,前“兩化”尤其重要。蓬安縣目前正在全力加強這方面的工作。為實現全程機械化,該縣正在加緊構建全面社會化服務體包養系的建設,也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13.2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力爭4月底全面完成,並保證能趕上大春生產。 河灘地成“淘金地”的秘訣 錦屏鎮中壩社區,位於嘉陵江沖積河灘上,5000餘畝地一馬平川,但因隔兩年就要被洪水淹沒一次,多年來人們對其望而生畏。儘管大家都知道水淹過的土地十分肥沃,但也僅僅有一些大膽的人去零星種一點玉米,秋冬季因缺乏勞力,基本上大片地荒蕪著。 後來,有人發現在上面種蘿蔔,不僅品質好,而且產量高,可種蘿蔔對人工需求量大,收穫季節一旦找不到人,就只能眼巴巴地看著蘿蔔爛在地裡。再後來,返鄉創業者黃冬春大膽流轉了1200畝地,並成立了農機專業合作社,逐漸使這片河灘地變成了“淘金地”。 秋冬季種蘿蔔,春夏季種玉米,糧經複合,畝均純利潤達上萬元。“我目前有16台拖拉機,10餘台旋耕機,其他各類農機20余台,常年固定機手15名,壩子上4000余畝地全由我服務,還能對外承攬1000餘畝的種植面積。”黃冬春說,農機可以使耕地充分發揮效力。 黃冬春的成功探索,使得壩子上湧現出兩個合作社、六七家家庭農場跟著效仿,每年9月汛期一過,拖拉機便馳騁在土地上。一直到次年3月,陸續分批次種下蘿蔔,每個地塊均可種兩茬,從11月中旬到次年5月每天都有蘿蔔賣,平均畝產3.2萬斤以上。 包養網 目前,中壩的蘿蔔已聞名海內外。“大多通過青島一家外貿公司出口到韓國和日本。”黃冬春說,平均每噸至少可賣1000元,畝產值可達1.6萬元以上,除去各類成本3000餘元,純利潤還可賺1.2萬多元,還不算一季玉米。 農機讓中壩數千畝地實現了全程機械化。如今,中壩已成為蓬安縣農業廣播電視培訓學校的培訓基地,連續3年在這裡進行的農機操作手培訓,累計培訓人員就達500餘人。“因我這裡機件多,地勢平,農機操作更便利,就算是新手操作也比較安全。”黃冬春說。 大型農事服務中心成頂樑柱 進入睦壩鎮武勝村、老君村、虹管村,一望無際的油菜花如一片花海。這裡連片5000餘畝高標準農田,是前兩年實施建設的,目前實行稻油兩季輪作。以此為核心的睦壩鎮糧油現代農業園區,共涵蓋10個村、1個社區,是蓬安縣打造的10個糧油現代農業園區之一。 再延伸開來,以睦壩鎮糧油現代農業園區為核心,是涵蓋睦壩、巨龍、正源3個鄉鎮共12.9萬畝的糧油安全產業帶,且在全縣“兩帶三園N級”糧油產業總規劃之中。挑起這12.9萬畝糧油安全產業帶農事服務重任的,則是蓬安本縣國企南充常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公司下屬的農事服務中心,共建有農機服務中心、育秧育苗中心、糧食烘乾中心、大米加工中心、糧食倉儲中心等,各類機械130餘台(套)。”農事服務中心生產科科長陳生說,他們服務範圍,除覆蓋本園區,還可對外輻射10萬畝左右,是實打實的農事服務頂樑柱。 育秧育苗中心,水稻育秧的準備工作已就緒。這裡有6個機組,每個機組一次可育秧2000盤,一次可育1.2萬盤,可滿足600畝田機插秧需求。“去年我們育了12萬盤,供給了6000畝稻田機插秧需求,今年的供給保守估計會到8000畝以上。”陳生介紹。 目前,該中心建有糧食烘乾設備三組,每組設備日烘乾能力達35噸,三組設備日烘乾能力105噸,大春一季執行時間約兩個月,總烘乾能力達6000噸以包養平臺推薦上,可滿足1萬畝種植面積的糧食烘乾需求。該公司除自己經營的200畝外,訂單帶動面積約為1萬畝。 蓬安縣共有耕地面積73.53萬畝,全縣農機保有量9.7萬餘套,農機總動力43.173萬千瓦,農機專業合作社42家,專業化社會服務組織232個,建有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區6個,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已達71.2%。 高標準農田為全程機械化奠基 “春節一過,我們就開始復工了,4月底田土調整必須完成,且必須趕上大春插秧,6月份所有工作全面完成。”在河舒鎮小板橋村,蓬安縣高標準農田指揮部辦公室項目組副組長吳非鴻說,該村項目面積3254畝,占全村耕地面積88%,基本上是整村全面推進。 蓬安縣共有永久基本農田64.48萬畝,按縣裡規劃,到2026年前必須全部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目前正在實施的專案總面積為13.2萬畝,明年將實施15.24萬畝,後年還將實施15.38萬畝。如此大力地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無疑是為實現全程機械化奠定基礎。 小板橋村總耕地面積3686畝,大小不規則的田塊共五六千個,且該村水源條件不好,勞動力缺失嚴重,常年撂荒的田達100餘畝,撂荒的地達200餘畝,即使在耕種的田地,大多只種一季,田裡種水稻做口糧,地裡種玉米做飼料。改出來後將全部實施兩季輪作。 記者在現場看到,幾十台大型機械在忙碌著,挖溝渠、劃田塊、填窪地、壘田坎,四四方方的大田,縱橫交錯的溝渠和道路已初步成型。“改造出來後,田塊基本上在包養網8到10畝一個,總田塊減少到三四百個,每一塊機械都能進去,每一塊都能得到灌溉。”吳非鴻說。 目前,省屬國有企業四川鄉村振興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已將小板橋村的耕地全部流轉,流轉價格為每畝300元。預計每年將產稻穀320多萬斤,產小麥160多萬斤或油菜100萬斤。糧食總產量將增加50%以上。村民不僅能穩定得到土地流轉費,還可以務工掙錢。 不僅如此,村集體經濟也將得到發展。“我們計畫利用撥給村裡的100萬元村集體經濟扶持資金,購買一批農機,組建農機專業合作社,整合業主的農機,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不僅保證了本村全程機械化、全面社會化,更能增加村集體收入。”吳非鴻說。 未分類 [db:标签]